close
話說到小瓶子的燒退啦,可是,退燒藥還是混著過敏藥一起吃。爸爸跟媽媽越想越覺得不對勁,於是,又帶小瓶子上了另一家小兒科診所。
 
小瓶子每次上醫院時,都會唉唉亂叫,抵死不從。但是這一次,可能是天天上醫院報到,對於所有看診流程已了然於胸。所以居然安穩的坐著,把嘴打開,將耳朵交出來。唉!可憐的小瓶子,久病成良醫!?

      

              我的臉上都紅紅癢癢的
這次的醫師,換了一個比較聰明的服藥方法,就是另外給一瓶退燒藥藥水,有發燒時才需要服用,其餘只開抗過敏的抗阻織胺。照這位醫師的說法,小瓶子會突然起疹子,發起蕁麻疹,還真的應該是跟之前的第一位醫師開立的藥方無關。有可能是之前推測的藥物混雜,或是病毒引發的過敏。看過第二個醫師,心安了。但是回家餵藥之後,新的問題又發生了。小瓶子不吃藥時,精神百倍;吃了藥之後卻唉聲歎氣,連走路都不願意走,只想討奶嘴。
 
阿公(阿公是藥劑師)研究以後,發現這位醫師開的藥也很寶。照這位醫師的處方,小瓶子每天照三餐要吃三次抗阻織胺,但是睡前要再加吃ㄧ次。有趣的是,這位醫師開的白天服用藥是舊型的,所以短效,而且一天要三次,並且會有嗜睡的副作用;但是晚上加吃的那一次則是新型的長效藥物、不嗜睡。所以難怪小瓶子白天精神不好,討奶嘴。原來是吃了藥想睡覺,不舒服。晚上也是哀哀亂叫,因為白天睡太多,晚上睡不好。於是,阿公更改處方,將夜間與白天的用藥顛倒過來,再將苦苦的藥粉換上兒童專用藥。果然,小瓶子就正常多了。
 
但是故事還未結束呢!已經被兩位醫師診斷中耳炎復原的小瓶子突然開始抓耳朵!!抓耳朵在嬰幼兒而言,是再正常也不過的小動作。想睡覺會抓耳朵;生氣會抓耳朵。但是對小瓶子而言,這可能又是中耳炎了。再加上媽媽看到小瓶子的耳朵內出現黃褐色,大小如西瓜子的東西,爸爸媽媽被嚇怕了,為了保險起見,小瓶子再次上診所。這次可是上耳鼻喉科喔!醫師看了看,覺得小瓶子的中耳炎應該是好了。但是一聽說有瓜籽樣貌的東東,雖然他認為應該是耳垢,但是馬上改口說:要不為了保險起見,再吃五天的抗生素好了。
 
帶著小瓶子轉戰各大診所的爸爸媽媽,覺得醫生都很不確定小瓶子到底是怎麼了。爸爸媽媽說一個症狀,醫師就開一種藥。結果小瓶子一天要吃ㄧ堆藥,但是所有病兆之根源,沒有一個醫生說的清楚,加上小瓶子還不會說話,結果就變成白老鼠!
 
醫師也變成業務了。每個病患都是客戶,未免客訴,所以下藥重,以期在最短時間內,客戶可以看到成效,會願意回診,客源不流失。但是每個病患都只分配到三分鐘,所有的治療都是症狀治療,而非病因治療,這樣真的好嗎?
PS: 回家後,我們將所有的藥都停了,只留過敏藥。因為小瓶子下週要上醫院去做健兒門診。到時再問問醫師該如何做好了。為了『保險起見』四個字,再給抗生素,難怪國人對於抗生素抗藥性強。吃藥吃的把身體原本可以抵抗病毒及細菌的能力,都給消磨掉了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